中国的收藏瓷杂门类众多,精品层出不穷。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,很多精品流失到海外。99艺术网为您整理了国外博物馆瓷杂门类中的十大镇馆之宝,带您领略其独特魅力。(排名不分先后)。
鸟纹抱月瓶
一、鸟纹抱月瓶
【名称】:鸟纹抱月瓶
【类别】:粉彩
【年代】:清雍正年间
【文物原属】:清宫旧藏
【文物现状】:现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
鸟纹抱月瓶,全称“清雍正款景德镇官窑粉彩花鸟纹卷云耳抱月瓶”,是清代雍正年间产自中国景德镇的一件官窑瓷器,是当时粉彩瓷的精品,清末民初流入海外,现属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,在大英博物馆展出。抱月瓶的瓶身扁平、圆润,瓶颈呈管状,瓶耳为卷形云朵。它的设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与为永乐皇帝于景德镇首次制作的瓷制扁壶有关,但其颜色的描绘和工艺技术是在雍正年间得以革新的。
新的色彩采用了新的上色方法,包括翠菊的描绘运用了取代釉下青的青珐琅,鸟翅的描绘运用了白珐琅,鸟腿和鸟嘴用了深褐色。在抱月瓶的一面,两只白头翁鸟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头。在抱月瓶的另一面,一对白色的鸟栖息在不同的开花树上,一对蝴蝶则在蓝紫色的翠菊上震动着双翅。图画的细部描绘非常美妙,反映了这件物品是由宫廷委托,在景德镇的御窑制作的。每一簇树叶都由四种不同的绿色阴影构成,盛开花朵的阴影也勾勒得非常巧妙。为雍正粉彩不可多得的精品。
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
二、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
【名称】:至正型元青花龙纹大瓶
【类别】:青花瓷
【年代】:元代至正十一年(1351年)
【文物原属】:华裔古玩商吴赉熙旧藏
【文物现状】:现藏于大英博物馆
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最有名的是至正十一年 (1351) 青花龙纹大瓶。此瓶成对,器型复杂,形体又大;九层纹饰(耳饰算一层) ,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(就差人物未画),后凡是层次多,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,都被统称为“至正型” ,可见此瓶的影响力。
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,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。其看点有四:
看点一:大器,造型挺拔,俊秀。难得的是成对的,保存完好。细看龙凤纹,云纹,象鼻瓶耳,缠枝莲纹等绘画笔法完美无缺。实属元青花之中的精品。
看点二:铁锈斑。元青花的铁锈斑是鉴定元青花的一大特点,此瓶可以说是个范本。看叶瓣处,尤为明显。
看点三:画工精湛。飞龙生动,笔法流畅。
看点四:该瓶铭文:“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,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, 喜舍香炉花瓶一副,祈保阖家清吉,子女平安。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,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。”
这对青花大瓶实属国宝,但它的经历却令人无比惋惜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带着一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,请当时古玩行的专家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,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,其中一件的颈部记有六十二字铭文:“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,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,喜舍香炉花瓶一付,祈保阖家清吉。子女平安。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,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。”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“高手”认为是赝品瓷而拒之门外,“元代无青花”似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“共识”,中国人在自己的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。最后这对象耳瓶,被英国的一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收藏。此对大瓶现为元代“至正型”青花瓷器鉴定的标准器物,天下无双。
康熙玉如意
三、康熙玉如意
【名称】:康熙玉如意
【类别】:玉器
【年代】:清代
【文物原属】:圆明园旧藏
【文物现状】: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
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,钩头呈灵芝型或云型,柄微曲。明、清两代,取如意之名,表示吉祥如意,幸福来临。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。
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,长近半米,颜色是白中透绿,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。手柄顶部铭文有“御制”两个大字;下部的铭文是:“敬愿屡丰年,天下咸如意。臣吴敬恭进”。
玉如意的发明及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,玉如意就已经成为帝王将相手中的喜爱之物了。古人将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”的坚润比喻美德,与如意的吉祥寓意双重结合,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。据《清朝野史大观》卷一载:“如意,物名也,唐宋以前已有之。”从唐、宋、元、明一直到清代,对玉如意均极为重视,而且对玉如意的制作也是精益求精。但在此时,如意已没有实用功能,只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,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。康熙年间,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、后妃的玩物,宝座旁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,以示吉祥、顺心。流失的康熙玉如意便是其中之一,这把御制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,颜色是白中透绿,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。手柄顶部铭文有“御制”两个大字;下部的铭文是:“敬愿屡丰年,天下咸如意。臣吴敬恭进。”
乾隆皇帝也是个酷爱收藏玉的天子,对玉如意更是宠爱有加,所以当时在皇宫中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玉如意,作为清代宫廷中的吉祥物。从清代流传下来到画像中可见一斑,在《雍正刀常服像》一图中,妃子独自站在牡丹花丛前,手中就怀抱着一柄灵芝形平如意;《乾隆皇帝琴韵图》中,也画有乾隆皇帝在晚年时,用双手抚琴弹奏,身旁一童仆,也怀抱着一柄檀香木镶嵌的玉如意。另外,据说乾隆皇帝在临轩听政、清读诗咏、观赏古玩时,更是少不了手持玉如意的童仆,由此可见,玉如意在清代已是崇高到惊人的地步。
猛虎食人卣
四、猛虎食人卣
【名称】:猛虎食人卣
【类别】:青铜器
【年代】:商朝晚期
【文物原属】:陪葬品
【文物现状】: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
卣身作虎形,竖耳瞪目,张着大口,虎牙毕露,嘴中刁一人头像,作惊惧状。形象凶猛残暴,给人以恐怖感。通体施饰,制作精致。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,立意奇特。虎以后足及尾支撑身体,同时构成卣的三足。虎前爪抱持一人,人朝虎胸蹲坐。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,双手伸向虎肩,虎欲张口啖食人首。虎肩端附提梁,梁两端有兽首,梁上饰长形宿纹,以雷纹衬底。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,有盖,盖上立一鹿,盖面饰卷尾夔纹,也以雷纹衬底,与器体一致。虎两耳竖起,牙齿甚为锋利。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,局部留有很薄的绿锈,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,纹饰繁缛,以人兽为主题,表现怪异的思想。
猛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,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一件。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,立意奇特。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,纹饰繁缛,以人兽为主题,表现怪异的思想。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,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,历来说法不一,但可以确定的是,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。
曜变天目茶碗
五、曜变天目茶碗
【名称】:曜变天目茶碗
【类别】:建窑天目盏
【年代】:南宋
【文物原属】:文人斗茶用具
【文物现状】:东京静嘉堂文库
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(福建建阳窑),是宋人斗茶用的。日本人形容这个碗,都是用“碗中宇宙”这种词,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,高深莫测。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,流传到日本之后,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,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,毁于本能寺之变,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,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。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,但是他说,这是天下的名器,不是我配用的,所以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。